茎尖培养产生无病植株,早已为大量事实所证明,为解决马铃薯等作物的病毒病开辟了有效的新途径。但对其内在的实质,多年来,植物病理学家等一直在研究,并提出种种论点,至今尚无确切答案,但这一问题的解决,将对进一步治疗植物病毒病有着重要意义。
过去许多学者认为病毒在马铃薯植株中分布不均匀,即在代谢活跃的分生组织中没有病毒。对这一现象,有人认为分生组织中某些高浓度的激素抑制了病毒的增殖或使侵染的病毒失活,但尚未得到证实。荷兰学者曾利用烟草病毒对烟草愈伤组织的侵染试验,证明细胞分裂与病毒复制之间存在着竞争作用,在活跃的分裂组织中,正常核蛋白合成占优势,病毒粒子得不到复制的营养而受到抑制。但有人通过电镜多次检测证明了分生组织内确有病毒颗粒存在。更多的人认为茎尖培养产生无病毒植株是在培养过程中实现的,试验结论认为,分生组织和培养基接触的过程中能餘去原来存在的病毒粒子,这可能是培养基中的某些成分能抑制病毒增殖或使其失活。以上种种解释虽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还缺乏确切的依据。
总的来说,茎尖分生组织中病毒含量少,茎尖分生组织经过处理后,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即可获得无病毒种苗。根据细胞组织全息性的原理,马铃薯切段(组织)可培养成完整的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