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园艺研究所依托 “省花三角梅品种收集繁育研究与示范”和“三角梅资源评价与育种研究”项目的开展,创新三角梅组培育苗技术,实现了三角梅种苗规模化、标准化快繁和节能增效的双重目标。
海南省自2013年将三角梅确定为省花以来,以三角梅为抓手,着力培育和壮大三角梅产业,努力打造省花品牌,提升城市形象,营造宜居生态环境,目前三角梅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已成为代表海南的一张绿色名片、生态名片,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游客展现海南的美丽、热情与开放。但在省会海口市,作为三角梅产业发展基础的种苗繁育因以传统的扦插方式为主,存在繁殖速度慢、增殖系数小、生根时间长、繁殖时间受限、长势参差不齐等弊端,特别是种源较少的品种,难以在短期内批量繁育。海南新绿神热带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陈崇仕告诉记者:该公司今年计划扦插繁殖5万株三角梅小苗,但是由于缺乏采穗母株,只扦插了近万株。
为此,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园艺研究所自2014年以来,依托海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省花三角梅品种收集繁育研究与示范”和该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三角梅资源评价与育种研究”项目的开展,发明了可提高繁殖系数的组培育苗技术,突破了制约了三角梅种苗快速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瓶颈。记者在整洁的组培室看到,组培架上摆放整齐的密封薄膜袋鼓鼓囊囊,袋中的三角梅幼苗株型舒展,叶色嫩绿,根系白嫩。组培室主任潘梅副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的“一种三角梅无菌播种与快速繁殖方法”不仅处理简单,污染率低,而且发芽率可达到100﹪,30天芽增殖倍数达到5.22倍,生根率95.6﹪。该项技术繁育的三角梅组培苗不仅扩繁系数高,小苗整齐、品质好,而且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可周年生产,从而实现了三角梅种苗规模化、标准化快繁。
而在生产兰花、香蕉、南药的组培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耐高温高压的薄膜袋作为三角梅组培全阶段(外殖体诱愈合组织导、分化和生根)的培养容器,与通常用玻璃瓶培育组培苗,则实现了节能增效。潘梅用一组数据对此作了说明,同样的组培架只可摆放150瓶玻璃瓶组培苗,而薄膜袋组培苗则可放350—400袋,同样容量的消毒锅一次只可消毒处理450瓶,而薄膜袋组培苗则达1800袋,此外在运输过程中,同样的框子只可装48瓶,而塑料袋则可装140袋,且在运输不会受损。
该所园艺师符瑞侃告诉记者,用薄膜袋代替玻璃瓶不仅节省空间、节约能源、降低成本,而且解决了玻璃瓶周转使用的难题,此外在操作中,玻璃瓶要反复打开瓶盖、消毒、再拧紧瓶盖,效率很低,而现在用塑料袋可大大提高效率。“目前国内组培生产中,最大的成本是电力消耗和人工费用,从降低电力消耗、劳动强度等方面来说,至少可降低25%成本。来着着手降低总成本,月前相对来说也只是降低25%。”潘梅说。目前我们的组培室有120平方米,具备每年培育500万株三角梅组培苗的能力。”潘梅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潘梅等人已掌握了‘金边叶白花’、‘巴西浅茄’、‘茄色’等14个三角梅品种组培育苗的成熟技术,同时建成360平方米的组培室,180平方米的操作室和600平方米的炼苗室,已具备年繁育500万株三角梅组培苗的能力。潘梅表示:今后将不断推出三角梅优质新品种、新技术,大规模生产优质种苗,为海南三角梅产业发展提供技术、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