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是高中生物新课标实验中的重要实验,通过组培,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实验能力、技术推广能力等,也是学生想动手操作的一个实验。但许多老师和同学组组培操作过程中因为一些细节问题的疏忽,终导致实验未能成功。下面为大家总结组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培养基的配制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其中包含几十种化合物,在配制培养基时切忌“一锅煮”,就是不能将各种化合物一齐添加进去,因为有些化合物相遇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影响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因此,一定要等到一种成分溶解之后,再缓慢的添加另一种成分,使其成为均一、无沉淀的培养基。
另外,培养基的pH值会对培养基的硬度造成影响。若将培养基的pH调的过高,则会使培养基变硬,进而增加了接种的阻力,从而对外植体造成损伤。若将培养基的pH值调的过低,则会使培养基不能凝固,起不到固定外植体的作用。因此,将培养基的pH调节至6.0即可。
2. 外植体的选择
为了使接种后的诱导得以成功,选择的外植体应该是幼嫩的、处于生长旺盛时期的。而且选择的外植体的体积不能过小,如若过小则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从而影响进一步的分化。因此,一般接种的外植体体积在0.5~1.0cm2的范围内即可。
6. 炼苗与移栽
待到无菌苗长至组培瓶的瓶口时即可进行移栽,如若不移栽,则会影响植株的进一步生长,终导致植株的死亡。移栽之前,首先要对组培苗进行炼苗,具体做法为先闭瓶锻炼3d,再开瓶锻炼3d,以培养基上开始长菌为移栽的标准。
移栽前,一定要将根部的培养基洗净,如若没有洗净,在种植于土壤中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会加剧土壤微生物的生长,降低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为了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可先在灭过菌的珍珠岩或蛭石上培养使根系发达再转移到土壤中。
植物组织培养并不像您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要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注意到每个细节,一定会收获到成功的喜悦!